|
首届中国有机大会暨国际有机峰会主题论坛在凯里举行8月11日“2016首届中国(黔东南)有机大会暨国际有机峰会”在黔东南州凯里举行。峰会将以“绿色生态、有机发展”为主题,旨在体现国际有机农业“健康、生态、公平、关爱”四大原则,探索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智慧农业,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峰会主要由开幕式、系列主题论坛和分论坛组成。主题论坛分别是:世界有机农业发展趋势与创新、有机第一州·绿色黔东南:走扶贫攻坚的生态文明之路。11个分论坛包括:有机农业的哲学与文化、有机农业与返乡新青年、互联网+与城乡连接的有机市场培育、有机农业示范区的创建与发展、有机慢生活与健康养生之道、乡村合作组织与有机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等。 论坛现场 黔东南具备有机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举办首届中国(黔东南)有机大会暨国际有机峰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要求,更是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 黔东南通过这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强化有机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脱贫攻坚的促进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同共赢。一方面,既能“守住底线”,促进黔东南走出绿色生态、有机发展的新路;另一方面,又能“共奔小康”,走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让更多的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小康。同时努力建设“中国有机第一州”,促进全州经济跨越发展,实现绿色致富、有机致富目标。 近年来,黔东南努力沿着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和路径,努力促进百姓富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在“十三五”期间闯出一条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此次峰会选择在黔东南州举办,正是得益于黔东南具有最适合发展有机食品生长的环境,优良的空气、洁净的水和干净的土壤,这些良好的生态条件,是发展有机产业的基础;得益于黔东南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传统农耕文化,数十万农户仍保留着千百年来传统的低污染、低消耗、绿色的有机生活生产方式;得益于黔东南有着长期从事有机生产的成千上万的农户,造就了有机产品的高品质;得益于黔东南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在国际国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有着大批市场需求的有机产品。目前,黔东南州有机农产品认证55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品认证79个,产地认定82个,绿色食品认证7个。近年来,在加快推进有机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黔东南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今后三年的有机产业发展计划,全州有机产业发展工作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力推进、园区农户参与的良好局面,有机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本届有机大会暨国际有机峰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亚洲理事会理事徐钟赫博士(SUE CHONG-HOK) (韩国) 峰会将形成六大核心成果:一是发表《首届中国(黔东南)有机大会暨国际有机峰会黔东南宣言》;二是黔东南州与国际有机联盟亚洲理事会签定关于支持黔东南州申办2020年第20届世界有机大会备忘录;三是启动创建中国有机示范州,成立黔东南国际慢生活联合会;四是举行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中心黔东南州有机实训基地授牌仪式和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黔东南州研究基地授牌仪式;五是发布《中国有机产业诚信公约》和首批公约履约承诺单位榜单;六是成立黔东南有机产业专家智库。 本次峰会将由贵州省人民政府、国际有机联盟主办,由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担任总策划,国际有机联盟亚洲理事会、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有机慢生活》杂志承办。由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环保部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中国有机协会联盟、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蔬菜协会、德米特中国协会、全球安全食品联盟(GSFA)、社区支持农业(GSA)联盟、参与式保障体系(PGS)研究会、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中国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有机产业委员会、中国经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中国蔬菜流通协会食品安全委员会、贵州省有机农业学会等协办。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亚洲理事会理事 派特里克•贝拉索里育(PATRICK•BELASOLIO) (菲律宾) 峰会还将邀请国际有机联盟、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勘萨斯大学土地研究所、国际德米特协会、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环保部、旅游局、国家认监委、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家部委领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机农业协会(学会)、社会组织、有机企业、认证机构、检测机构、民间联盟、公益环保机构、投融资机构、文创策划机构的负责人参加。 杜相革在主题分论坛有机农业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之上路针对中国有机产业发展突破和创新演讲。目前有机产业发展的规模,全球:2014年,4310多万公顷(包括处于转换期的土地),其中,大洋洲以1520万公顷(占世界有机农业用地的32%),欧洲1120万公顷(30%),拉丁美洲680万公顷(18%),亚洲320万公顷(9%),北美洲300万公顷(8%)和非洲110万公顷(3%)。亚洲0.2%,大洋洲平均2.9%。中国官方统计:2014年12月31日,有机生产面积194.5万公顷(包括转换期),机种植面积为112.4万公顷,野生采,集面积为82.2万公顷。中国世界第63位,有机种植面积占全国农业耕地面积的0.83%。发展潜力巨大。 刑东田在主题有机第一洲、绿色黔东南、扶贫攻坚的生态文明之路上针对生态扶贫。脱贫工程与生态农业的双赢演讲。我们提出的生态扶贫,是疏通式。疏通式扶贫,重点解决扶贫“造血”之后的“血管畅通”问题,让新造出来的“血液”循环起来,脱贫解困。生态扶贫,首先就是改变市场规则,建立以健康安全为目标的合作共赢的良性市场。生态扶贫,首先就是改变市场规则,建立以健康安全为目标的合作共赢的良性市场。良性市场实现产销良性循环,1.价格合理:承认农业劳动价值2.信息对称:人性化且无所不在3.诚信交易:重建城乡互信4.责任到位:谁的娃娃谁抱走。恶性竞争市场是线性发展模式的产物与重要支撑,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央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彻底抛弃这种以GDP为最高目标的竭泽而渔、以邻为壑的发展模式。贫困地区的对策,第一,与城市消费者、政府部门积极联系,在城里建立扶贫基地,和农村的扶贫基地对接。第二,让城里的消费者,城市社区和单位的领导清楚,不是单方面救助,而是互相帮助。 第三,与消费者共同建立良性市场,以保证生态扶贫的成功。 第四,制定“绿色消费支持脱贫”的方案,引导动员本地区消费者购买消费生态有机产品。远期目标,实现生态文明。近期目标,让先加入的人先健康起来,同时影响社会。 不只是食物安全,生态环保。我们是要在高风险的社会环境下,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身心健康的社会条件。 打造一片净土,建立一个低风险、高品质的社会环境。 闵庆文在主题分论坛有机农业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之上针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演讲。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我国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包括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和由农业部认定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GIAHS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农、林、牧、渔复合系统植物、动物、人类与景观在特殊环境下共同适应与共同进化的系统,通过高度适应的社会与文化实践和机制进行管理的系统,提供食物与生计安全和社会、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系统,在地区、国家和国际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的系统,面临着威胁的系统。 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有机产业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绿色发展、生态发展、转型发展是我们积极推进有机产业在现代化农业转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指标建设的动力。(张春竹) |